掌门人语
拍 卖 是 有 道 德 底 线 的  
 —— 关于规范艺术品市场的看法
刘幼铮

一 拍卖是有道德底线的
  流通市场各环节中,包括拍卖行业中存在着假货流行的现象,给这个市场自身造成了极为深刻的创伤,拍卖行业同样也是假货泛滥的受害者。拍卖行为中的“拍假”和“假拍”,虽然为拍卖行赢取了当下的炒作效果,但却无异于饮鸩止渴,它必将受到市场淘汰机能的惩罚。此风不刹,终将给整个民族拍卖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对于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行业自律和约束,政府有关部门应支持和鼓励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尽****可能发挥其社会作用。
  艺术品拍卖是个高尚的职业,具有很高的文化附加值,完全进入了人的意识形态和情感世界,这就要求从事这一行业的人要有很高的思想境界,至少不能把金钱放在首位。因此,对于拍卖公司来讲,旗帜鲜明地坚持艺术品拍卖业的道德底线,既是社会责任,又是职业操守。
                

  图1:应邀在香港亚洲国际艺术品及古董展上演讲            图2:在中拍协2006年年会上

二 艺术品拍卖和收藏都不能搞“大跃进”
  文物的不可再生性,艺术品生产的不可计划性,决定了拍卖业的发展不能搞跨越式发展,只能走可持续发展的稳健之路。先前几年拍卖总量的急速扩张、“突飞猛进”,不是正常和健康的。其发展只能依靠流通周期的缩短和流通价格的上升这两个要素的作用,绝不能依靠“泡沫填充”来实现。
  群众性的收藏热也存在“虚火”,原因是文化修养和眼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式发展,只能走长期积累的科学之路。先前几年收藏队伍的急速膨胀,“全民掏宝”,是急功近利和浮躁风气的表现。客观上给“制假”“贩假”和“假鉴定”“假拍”提供了可乘之机。收藏界也应“冷”下来。相应而言,也希望新闻媒体在舆论导向中能避免把淘宝赚钱作为收藏的全部目的和内容的倾向,多一些文化修养和市场分析的科学内容。
三 艺术品拍卖业应聚精会神于自身机制、运营品质能力的培育
  踏踏实实搞建设,诚诚实实做事业,不求一日暴富,但求字号常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才对得起民族拍卖业的良心,对得起承载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责任。对于拍卖行老总们来说,这样的人生道路可能发不了大财,但是我敢保证,你会活得很愉快,很健康。因为你保住了道德底线。

天 津 国 拍 的 理 想
--- 刘幼铮

   天津国际拍卖公司自1998年成立,经历了三年的创业阶段,到去年以全面盈利为标志,进入了企业发展期。天津国拍作为天津市政府主管部门策划并创建的全新市场机制的有限责任公司,开辟了中国文化产业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新路。迄今为止,天津国拍的文物艺术品和各类物资拍卖作为双翼展翅齐飞的设计得到成功的实施,文物艺术品拍卖业绩在被全国新闻煤体评为全国前列、稳居天津第一;物资拍卖业务在天津也位居前列,成为海内外知名的综合性拍卖公司。近四年的实践证明,这条路成功了。
   记得早在1991年,我在天津市文化局机关工作期间,我的上级叶厚荣局长就提出了“以天津雄厚的文物积淀和强大的专业队伍为优势,以现代化企业模式运作,创建拍卖公司”的设想。这在当时的中国还不曾有此类先例。其后在1993年,北京产生了嘉德、翰海两个公司,从实践上完成了中国的文物商业走拍卖之路的业绩。可惜的是,天津的行动迟了。天津国拍诞生时,错过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期和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业的高利期,不仅如此,它的创业期,又赶上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全过程。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天津国拍1998年4月8日的成立酒会却是特别的热烈红火,来宾多达500人。国拍大楼的大厅熙熙攘攘,后到的客人有的只好驻足大门口。天津市商业委员会主任李泉山、市文化局局长方伯敬的几句祝词记忆犹新:“天津国拍是天津文化事业走向市场的重要举措”,“天津国拍第一步站稳天津市场,进而走向全国!”当时任天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现任海南省委副书记的罗保铭,为公司揭牌剪影。我现在想来,这些并不仅仅是形式和口号,而是表达了党和政府的一个强烈愿望:国有企业单位要闯市场,占市场,要在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唱响主旋律!这就是我们最为庆幸之处。可以说,四年后的今天,天津国拍的创业者们向历史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用他们只有自己才知道的艰辛,创出了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规范的企业,也造就了一支业务和管理水平高、敬业精神强、能打善战、诚实守信的队伍。
   又是一个历史的巧合:天津国拍刚刚迈上发展期,就迎来了中国加入WTO,我们面临的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行政管理重大变化的新的历史课题。到底这将会给中国拍卖业带来什么?业内人士已有诸多真知灼见。我的看法是:
从具体上讲,拍卖业务国际化、拍卖规则规范化将是对每一个企业的重大挑战。能否按国际规定的游戏规则玩游戏、能否与国际业务的惯例接上接口,是企业能否继续生存的关键。我预测,今后几年的拍卖业,将随着市场准入的开放而又有不少企业加入;现在已处于亏损、无望的企业,将会很快淘汰出局。中国拍卖业将分化为三个界层:最高层是现在和今后几年内处于“领跑”位置的第一界层。他们是中国拍卖业风向的标识。此中将会形成“战国时代”的相对稳定和绝对变动态势。第二界层是数目相对较多的中、小企业,他们凭借者自身的某个特点和优势,在大盘中游走,成为业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个界层中,有的是处于投入资金和练兵阶段的新兵,他们在大盘中寻找位置和上升的出路,还有些是停业休息准备出局的老兵。这个层面是拍卖行业的准出准入的出入口,显示出一定的无序和流动的状态。
   从宏观和理论上讲,我们面临WTO的机遇和挑战并不是专对付中国人的,也不是苛求中国人的。它对行业及业者的客观要求,乃是对全球各地一视同仁的。那就是:遵守游戏规则、讲求诚实信用,再加上勤奋、坚韧、机智和献身精神。这就是WTO的精髓!这就是中国拍卖业应对WTO的良方!这就是拍卖业者成功的秘诀!
    报社朋友约我文章,写写国拍和WTO。我真心地告诉大家,我从一个文物考古专家、行政干部走到今天,成为国家注册拍卖师,成为托举天津国拍希望和发展的主力,我悟出一个道理:经商和做学问的根本道理一样,我用真心先交朋友,再做生意,朋友托起了国拍;国拍用它的诚实信用和科学管理闯天下,它在世界的朋友定将托起国拍。这就是天津国拍的理想,我的理想!

怎样才能成为拍卖师
            --- 刘幼铮

  近些年来,大陆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日趋活跃,台湾文物收藏界亦将目光越来越多地投向大陆这块热土。
   在2001年8月初访台期间,我有幸出席中华文物学会的学术研讨会,并做了两岸文物市场方面的演讲。另我惊讶的是,于会同道对我介绍的大陆拍卖业和典当业的管理和运作情况表现出极大的性趣。有的同仁更明确提出要求取得大陆拍卖从业资格和拍卖师资格。我在台湾访问过程中,也注意了解到这边拍卖行的情况,相比之下,两岸拍卖业的差异确实不小,因而很有必要沟通两岸资讯。
   据载,拍卖行业产生于公元前1-2世纪的古代罗马;中国自公元前7世纪始在佛教寺院中流行,在封建制度下,终未成大气候。至近代,广州始发自西洋“舶来”的新式拍卖。其后上海、天津等地也相继出现了“幸福拍卖行”等欧洲人开设的拍卖行。但真正为世人注目,还是近十余年来,大陆拍卖业的兴起。从广州第一家成立至今,大陆各省市已有拍卖行近一千家,直接从业人员2万人以上,年度总成交规模达200亿元人民币。拍卖领域主要有公物、房地产、企业产权、无形资产、机动车及文物艺术品等六大门类。其中文物艺术品的专业拍卖行最早是1993年成立的中国嘉德艺术品拍卖公司。它突破了文物不能作为商品,不走做向市场交易的禁锢,其意义是历史性的。
   值得庆幸的是,大陆拍卖业的兴起和发展的近十几年,得益于与行业协会的同步产生和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的同步介入,使得拍卖这个行业成为大陆为数不多的“活而不乱”的行业之一,这里就要说道大陆拍卖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制度。该制度创立于1996年,是由当时的国家内贸部市场司主持在上海和广州两地定期举办培训班。历年以来,已有十数个班圆满结束,通过培训和考核。至今全国共有6000人获得国家主管部门颁发的《拍卖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证书》。这个证书在大陆有两个效用:一是凡在拍卖行从业的人员,原则上大都要持此证上岗(当然,实际情况尚未达到40%的普及率),资格硬一些,相关政策和业务程式更加熟悉一些;二是如果想当拍卖师,那么,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是前提,没有这个证书就不可以考拍卖师。这里就说到大陆拍卖师资格考取的情况和条件。
   大陆拍卖师资格考试是从1997年3月开始举办,从一开始,这项工作就非常规范而又严格。是由国家人事部和国家经贸委委托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主办培训和考试事宜,由两部委颁证。能够报名的条件,简言之有四条:本人从事拍卖行业两年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不论何种专业),有拍卖行业从业资格,经过拍卖师培训。考试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部分:拍卖政策法规、拍卖业务知识、拍卖实务、拍卖英语、案例分析及拍卖现场拍卖。过去几年,考试通过率能达到80%。近几年来,随着拍卖师总数量的增加,要求标准越来越严格,今年春季及格率瑾达60%多。到目前为止,大陆拍卖师总数达2600人。但就大陆拍卖业的规模和需求看,这个数量还有增加的空间。
   拍卖师资格拿到以后,要逐年接受中拍协的考核,考试内容:1、提供受聘拍卖行的评价。2、本人拍卖业绩。3、论文。同时,中拍协还按照国家人事部的规定,每三年举办一次拍卖师的业务继续教育培训,这也是必须参加的。此外还要说明的是,拍卖师只能在一家拍卖行就聘,不得同时跨两家。但可以在双方拍卖行同意的情况下,临时“客串”。拍卖师的行为受到了规范和管理,使得拍卖师的行为客观上也就趋于规范。
   由于我参与了中拍协的培训工作,深感拍卖业很有发展。大陆拍卖业虽已有一定规模,但仍有不少企业家看好这一行业,因为它投资小、风险小,且业务涉及面广阔。特别是在国有资产重组这一巨大的变革过程中,拍卖行业大有可为,所以现在的状况是进场的多,退场的少。这样看来,岛内对大陆收藏热兼及对大陆拍卖业的关注,是很有道理的。笔者认为,到内有识之士透过文物艺术品的流通业务进而深度参与大陆相关的拍卖,也是很有近利和远见的。